• 项目精选丨丽江玉龙新城规划

  • 项目地点:

    云南

    项目时间:

    2004

    项目规模:

    490公顷

    项目委托方:

    丽江市规划局

项目源起:古城与新城


“新城与古城同根同源,且体量相当,有着相似的资源条件与相同的文化基因,构建新城与古城的精神联系是本次设计的灵感来源。”

丽江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1997年丽江及其周边景观同象形文字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中河流、小溪、水渠织成的网穿城而过,形成犹如画卷般的城市意向。山涧汇入不同的河道,形成传承至今并赋予这座城市名字的完整水系。“丽江”的意思就是“美丽河畔的城”。


1701227339565300.jpg


为保护历史城市原真性的面貌,同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人们决定以玉龙为名,建造一座距离丽江古城5.5公里的新城。玉龙新城位于丽江南部高原的末端,他的南部和西部被山川环绕。和古城一样,新城也在5000米高的雪山影响范围内。

新城与古城同根同源,且体量相当,有着相似的资源条件与相同的文化基因,构建新城与古城的精神联系是本次设计的灵感来源。


1701227436794156.jpg

设计理念:心心相印

“新城的设计不应该是对历史古城简单的模仿,而是应当建造一座传承了纳西文化精神的现代之城。”

鉴于丽江古城现有高品质传统城市风貌,新城的形成,要保有丽江成长的结构,并将其转换成合乎时代的语言。因此本次规划提出“心心相印”的设计理念。在吸纳丽江古城独特的纳西文化和文化特色的同时,将传统风貌与现代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向世界展示一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1701227553820330.jpg1701227664185339.jpg

丽江古城现状城市肌理©ISA            玉龙新城规划城市肌理©ISA


在此原则下,玉龙新城的规划将尊重以下的丽江古城特征,并将之纳入现代城市的框架中:

居住、工作和休闲功能的布置

城市结构的紧凑性,较低的建筑高度和较高的密度

连续的空间界面,围合的空间

曲折变化的空间界面

生动的空间序列

山地场景的体验,尤其是文笔山和雪山风光的体验

生动的建筑群

自然元素、绿化和水体的融合

统一建筑语言框架内的建筑多样性

总体规划:绿树和流水掩映下的生动城市空间

水绿相融的生态新城

除了突出的雪山景观外,水也是尤为突出的元素,它在纳西文化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总体规划中,设计保留并拓展了现状河道,使水体和南部的生态绿地一起成为城市的主导元素。城市空间中的水景和绿地,既可以成为发挥生态价值的城市海绵,也能作为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品质。


1701228006246928.jpg

水系设计生成图 ©ISA

1701228084375494.jpg

景观规划方案 ©ISA

山水相映的天际线

基于显山露水的的设计原则,在整体天际线设计中,从中心到边缘,建筑平缓地融入景观之中,建筑高度由一两层逐渐递增至最高四五层。避免建设高层建筑,可以保证城市的天际线效果不会妨碍周边的自然山地景观。

1701228149966857.jpg

中心到边缘城市立面 ©ISA

混合用地的发展策略

为塑造和维护生动活泼的城市特征,用地功能规划以古城为蓝本,采用功能混合的用地模式。从而使街道空间更加活跃,具有丰富的更替性,从而保留功能上的多样性。


1701228245519346.jpg

功能分区图 ©ISA

“一轴一带”空间格局

1701228323702736.jpg

原有用地规划 ©ISA

1701228390888131.jpg

“一轴一带”的设计平面图 ©ISA

在方案中,“一轴”为融合行政办公、文化与商业休闲职能的行政轴线,通过开放式城市公园的打造,提升轴线公共空间的活力。

1701228595614722.jpg

中央轴线鸟瞰图 ©ISA

1701228504262861.jpg

中央轴线效果图 ©ISA

“一带”为玉带河步行休闲带,作为中央轴线的补充,其上分布有零售业、餐饮业和酒店。在新城南部穿越整个城区,从东部现状村庄一直延伸到西部的玉龙湖。西面的步行路线沿河流展开,作为城市滨水林荫道,河流东段则继续维持生态绿地原状。

1701228460609086.jpg

玉带河步行休闲带鸟瞰图 ©ISA

    1701228648413774.jpg

玉带河步行休闲带效果图 ©ISA

典型模式:从地块到邻里街区

“为实现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并加之对生态因素的考虑,邻里街区组团建立在建筑类型“模块化系统”的基础上。”

在详细设计中,为创造清晰具有可掌控尺度的邻里关系和相对细致、多样的建设结构,地块被划分为约2.5公顷的规模。每个新地块都是独立的单元,通常由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6~7个邻里街区组团组成。每个单元中央是住宅区广场或者街边广场。

1701228876554614.jpg

1701228930198869.jpg

1701228950151585.jpg

建筑设计:新风格中的建筑传统

“新城的建设要用新的形式和新的载体阐释这些传统建筑的基本原则,将新城的现代性同古城的传统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采用与传统纳西建筑类似的材料和方式、同样的立面分割手法,形成有力的、雕塑感极强的立面,同时结合一些细节的借鉴,如檐口边缘以及街区入口空间等。从这些原则中发展而来的建筑类型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同属一个建筑体系。所以这些变化丰富的建筑并不突兀,而是具有和谐统一的特性,将新城的现代性同古城的传统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701229043583697.jpg

建设方式的延续 ©ISA

1701229092493642.jpg

建筑材料和色彩提取 ©ISA

公共空间:古城公共空间的现代化演绎

“老城的公共空间被当做一个独立的建设对象来处理,与建筑组成和谐的整体,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在这里历史典范仍然作为新城设计的灵感:新城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建筑之间的空隙,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形象,与建筑同等重要。建筑与公共空间互为图底,建筑确定公共空间的形状,反过来公共空间也决定了街区形态和建筑平面。

在本次规划中,公共空间整体围绕河流展开。天然石材环绕河道,在河道一侧水平延伸形成街道,另一侧则向上延展成为建筑的基座。建筑界面或河道前后错动形成的小空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用来种植花草树木等。


1701229241783569.jpg

丽江古城与新城公共空间对比图 ©ISA

1701229272934426.jpg

居住组团内部街道空间透视图 ©ISA

建设实施:由概念到落地

该项目后续对“一轴一带”中的玉带部分进行了深化设计工作。并于2006年春季开始进行建设。

在一期用地中,功能混合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筑的设计更为灵活,便于平面和竖向的功能混合使用。这意味着多种功能可以相邻或相叠。在一期用地的中央形成了一个广场序列,将主要购物街与河流及河对面的区域联系起来,环绕广场的是小商店、咖啡屋以及画廊、剧院等文化设施。


1701229371750596.jpg

一期总平面图 ©ISA

1701229442151519.jpg

一期建筑平面公共混合布局 ©ISA

1701229473548594.jpg

17012295059406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