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精选丨德国历史城市的持续性规划与咨询服务

    德国

  • 从欧洲到亚洲,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长期致力于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内容涵盖有历史城市/中心地区总体规划;城市风貌法规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公共空间设计;建设领域的咨询与设计工作。

1701675156413910.png

从欧洲到亚洲,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长期致力于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内容涵盖有历史城市/中心地区总体规划;城市风貌法规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公共空间设计;建设领域的咨询与设计工作。

在德国6个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中ISA意厦参与了3个城市的整体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工作,并且在60多个德国历史城市中从事长期规划与咨询工作。其中德国“埃斯林根”作为ISA意厦长期性的城市伙伴之一,自1977年起至今持续40多年提供各种个不同层面的设计咨询工作,包括:埃斯林根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规划;埃斯林根城市夜景系统规划 ;埃斯林根街道空间设计与实施 等多方面咨询工作。

项目列表

 

埃斯林根 Waeldenbroner大街设计

埃斯林根新公交枢纽总站悬跨结构

埃斯林根内卡运河行人天桥

埃斯林根市中心太阳能系统设计导则

埃斯林根Wilhelm大街改造方案

埃斯林根Mettingen地区重建区的公共空间设计

埃斯林根视觉保护墙设计

埃斯林根骑士大街改造

埃斯林根Maille框架设计

埃斯林根广场与城市入口规划导则

埃斯林根街道改造框架规划

埃斯林根灯光规划导则

埃斯林根私人与公共空间街道小品改造

埃斯林根内城模式规划设计

埃斯林根车站大街的照明设计

埃斯林根私人与公共空间中城市街道小品造型目录

埃斯林根教堂广场改建

埃斯林根Mettingen地区Obert.大街空间概念规划

埃斯林根Kronenhof 街道与广场空间概念规划

埃斯林根Mettingen街道与广场改造指导性规划

埃斯林根城市中心区建筑单体工程顾问

埃斯林根城区汽车总站设计

埃斯林根火车站大街建筑设计咨询

埃斯林根车站大街改造中多功能构架的设计与实施

埃斯林根车站大街街道改造概念,景观法规,实施性详细规划制定

埃斯林根街灯与其支撑体, 内卡河岛设计与工程实施

埃斯林根照明系统设计

埃斯林根地面交通减噪,居住区改善,景观建议

埃斯林根城市发展与城市景观塑造规划

埃斯林根Im Happaecher 地区的照明设计

埃斯林根城市中心区景观法规


埃斯林根系列导则工作

 

公共空间体系

照明设计导则

街道设计导则

广场设计导则 

 

01

  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规划


如今,城市公共空间的乏味随处可见。所以空间应不只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也从城市的人居品质、意象以及市民生活的共同角度来思考。

体现中世纪城市品质的原则不仅存在于步行街区,也贯穿于这座城市的各个方面,这种品质在其他的很多城市里已然消失了。将城市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网络来构建的观点被忽略,通常只是局限于主要公共空间轴线的塑造或者广场公共空间的改善。这使得城市生活展开的地点也只是局限于这些地点,或者是人为建造的中心,如休闲活动中心,以及城市边缘坐落于草地上的购物中心等。

内卡河畔埃斯林根的公共空间建设现状也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步行区上,缺少与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的联系。很多地方都不再能感受到城市与水体的联系,城市入口无法辨识,私人机动交通仍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

将城市作为由公共空间构成的网络,早在中世纪时期就有这一基本思想,而今却被坐落于绿地中的购物中心所遗忘。城市不应该由发生城市生活的点状或者线状中心组成,而应当遵循“城市无处不在”的原则,即:居民无需长途跋涉,就能参与到城市生活中,城市生活应始于每个市民的家门口。在公共空间中人们可以获取新的品质,超越其个体性,人们不再被赋予某种角色,也不是处于一个“设定的场景”内。在这里人们可以遗忘工作或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享受都市生活的自由。从这个视角来看,公共空间的塑造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尺度:更加自由和多样化,正如埃斯林根内城将为市民提供的,一种新的乌托邦式的公共空间。

这种自由不像在其他许多城市那样,只局限于步行区,而是将埃斯林根内城的公共空间都通过网络的构建赋予了这种品质。这样,城市生活就可以与有代表性的中心区、特殊区域以及熟悉的居住环境紧密关联在一起。

网络化的公共空间使得内城在发展中能够形成闭合的网络,重新获得最初的品质。这个网络好似由街道、小巷、道路和广场组成的规整的中世纪迷宫,以此使得公共空间的历史特征在现代得以传承发展。


埃斯林根的网络化建设措施

 

“埃斯林根城市网”的概念包括空间、功能和时间三个元素。城市网在空间上包括广场、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等,并由经过设计的街道空间相连。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不仅仅是运动的空间,也代表一个城市的状况,以及城市生活给人的感受,并由此奠定了城市化的基础。除不同类别交通网之外,功能网还包括连接、划分埃斯林根的购物、休闲、文化、服务和居住功能的网络。时间元素将历史和现代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

网络化的原则始于对两条竞争性街道的同等对待(Bahnhof大街和历史街道Pliensau)。自此这一原则陆续被推广到内城其他区域。该网络融合了所有重要的区域和城市入口,此外内城网络还扩展至水体景观和葡萄园周边区域。由此开始了功能的网络化——空间网围绕功能网进一步延伸,包括购物、服务、滨水休闲城市、文化、历史区域及居住。

以历史文化遗产为基础的网络化思路并不意味着要将现代化的购物及休闲中心排除在外,相反它们已经成为内城边缘的重要吸引力点。在重要的三个城市入口处设置单一功能(娱乐、服饰、食品、旅游)的中心,通过历史内城中具有区位优势的小型公共设施形成上述中心的连接轴线,可以使这些中心归于整体网络中。

规划中对内城网络已经形成的部分都进行了分析,以便逐步将其纳入整体网络中。新的联系也被建立起来,曾经看起来不重要的街道成为整体网络中的重要联系要素。内城边缘的单一功能中心将通过内城网络联系起来并融入其中。

一个城市的形象特征不仅取决于艺术层面,也与城市居民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市民对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参与程度、对经济的管理以及对街道空间的维护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功能、时间层面上对城市网络进行完善补充,形成了针对街道空间、广场、城市入口及城市照明的有实践意义的总体控制规划。从个体层面来看,埃斯林根的Baufibel和街道小品目录为城市更新以及私有道路的景观建设提供了依据。这一整体性的规划能够一步步地与城市“更新周期”各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并最终形成城市特有的个性和独一性


1701675390518010.png

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系统 ©ISA

1701675484168108.png

1701675510478379.png

1701675534425342.png

1701675574197353.png

1701675592182953.png

1701675625113252.png

1701675646829611.png

小品名录

 

公共及私人城市小品对公共空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一个城市的个性及自我形象的展示贡献巨大。然而在街道更新中常常将公共城市小品当做孤立的一部分来看待,并不顾及相邻街道和区域。餐饮及零售业等设立私属城市小品时更是如此。

随着埃斯林根内城景观的逐步更新,零售商、市民及城市管理部门也提出了将公共空间内的城市小品纳入整体方案中的愿望。结合他们的意见,最终拟定出了一个包括街道家具、广告设施以及植物种植等的城市小品控制目录。该目录的内容作为法规得到了市民组织的采纳。

为了保证城市的协调感,应当使公共及私人城市小品在形式、色彩及材料方面互相协调,不能同历史旧城的色彩和形态产生冲突。除此以外,城市小品的尺寸及形状应建立在对现状视线关系、标识的分析基础上,避免遮阳伞等较大的小品对其的影响。设立小品目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根据街道类型来排列顺序,可以调节各种小品设施的尺度及数量;另一方面根据小品类型(如桌子、椅子……)来确定色彩、形状和材料。此外需要确定一个限定个性化空间的控制框架。

1701675737711584.png

11png.png

12.png

特殊功能小品的设计导则 ©ISA


02
  城市夜景系统规划

 

照明规划导则

1701675881904696.png

埃斯林根城市夜景效果 ©ISA


与当今的城市功能要求相适应,城市景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夜晚效果与日间效果同样是重要的规划任务。埃斯林根内城及其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建筑对街道及城市景观照明提出了特殊要求。

照明规划导则作为街道及广场规划导则和广场及城市入口规划导则的补充,形成城市夜景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埃斯林根内城照明规划导则的任务在于,构思一个整体照明方案,并为各区域构思设计主题。其中自然景观和历史遗产应该在夜间也可被清晰地辨识。整体城市形象,以及重要的内城区,例如作为城市的心脏地带的市场广场和市政厅广场、与之相连的步行区、城市入口、重要的街道和广场空间、漂亮的立面、内卡河沿岸、桥梁和公园设施,都将被照亮,特别是代表城市历史特征的具有标示性的城堡。这些不同的元素使埃斯林根内城的公共空间形成一个可感知的整体。

工作的目标是发展形成指导原则,并由此为内城各区域延伸形成照明设计建议和设计导则。

作为街道及广场规划导则的补充,照明规划导则对街道、广场和城市入口等处的照明设计及实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针对每个区域都提出了规划目标和设计计划,并推动了进一步的设计及建设。


1701675946242329.png

照明规划导则 ©ISA


03
  街道空间设计与实施  

规划目标

公共空间、街道和广场的设计,是埃斯林根内城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街道空间更新的重点从中世纪老城区逐步转移到邻近地区,不同的地点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因而有必要为埃斯林根未来的街道、广场空间设计制定一个整体方案。其任务是为每个类型的街道空间类型形成塑造的主题,判断出各街道、广场的不同之处,同时将埃斯林根内城公共空间塑造成一个可感知的整体。

规划的目标是为内城的每种街道空间类型及其限定界面制定指导原则和设计规则。就是在历史分级的基础上,形成指导原则,描绘理想的空间个性,标明主要功能,定义交通区域划分,阐释铺地的样式、色彩和材料,照明的类型和形式等重要设计元素。上述重要设计元素为各个街道空间的设计勾勒出基本的设计纲领并具有不可取代性,并在任何情况下都制约着街道或广场的具体设计。


1701676032876187.png

各个类型街道空间的设计导则 ©ISA

导则的构建


根据每个街道广场空间形成的时间展示其空间时代特性,是导则设计的第一步,分别划分为中世纪、巴洛克、19世纪、20世纪和当代这几个时间段。

除了对形成时间分类以外,根据广场形态可以将其分成向心和发散两种:遵循向心原则的广场可以起到汇集和联系的作用;城市入口、火车站前广场和交通性广场则遵循发散原则。

而后根据街道的主要功能和使用类型对它们进行划分,如居住性街道、混合性街道、购物性街道以及具有林荫大道特征的混合性街道等。与此同时,内城的出、入口显示出了更为重要的意义,除了功能含义外,在形态上也意味着对城市入口的标识。这些都需要结合地面铺装、植被、照明等重要设计理念进行考虑。

“街道和广场空间规划导则”几乎涵盖所有此前提到的相关研究,并在街道空间塑造分类及子类的综述中对每个街道空间进行表述,而后具体形成各种街道类型的设计目标。每个街道类型设计导则都以未来街道空间的形象为开端,定义出主要功能和体现空间特征的重要元素,例如建筑基准控制线和典型剖面,描述基于各种交通功能区(如步行、公园和车行区)进行的街道空间的划分,并形成包括分区、材料、形状、颜色、表层结构等的地面铺装设计准则。

为达到一个整体的设计效果,规划导则为街道、广场空间制定的是一个统一性的设计方针,并以此为基础具体深化形成各个街道空间的设计方针,以保证地方特色的形成。


埃斯林根车站大街街道改造与实施


火车站大街,这条连接火车站及旧城的通路自19世纪以来就人来人往、富丽堂皇。作为城市入口,其主要功能是购物街。汽车交通是这条路的主导交通。过去十年间战后重建及相关项目的吸引力呈下降态势,因此未来应当将这条大街塑造为具有开敞的城市空间、灵活的多样性用地、引人驻足的品质及丰富的环境感受的独具特色的购物街,并同周围的城市空间相关联,提升城市品质,作为公共空间的展示舞台,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感受程度。房屋所有者和商人们于1992年在“火车站大街倡议”中联合在一起,与市政府以及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共同寻求火车站大街功能及设计品质的提升。


1701676120973975.png

手绘 ©ISA

15个门型的多功能框架构成城市空间内有趣的感受空间——一个通透的次级空间。它们将这片街道空间装点成个性十足的购物区。它们是城市照明和临时装饰(例如旗帜)的载体。在这种统筹全局的设计理念之下,商业和小企业共同行动起来,如同一个购物综合体,使设计原则更为完整。


1701676177180738.png

改造前的街道 ©ISA


火车站大街上的私人街道小品,被小品目录中的桌子、椅子、遮阳伞、商品陈列、广告三角旗等所取代,且按导则要求,小品元素只允许在得到法规和街道办许可的特定空间内设置。为此楼房商店入口、橱窗必须保持开放。同导则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必须得到规划局与测绘局许可。


1701676241790076.png

改造后的街道 ©ISA


火车站大街的照明设计,是与精心设计的城市步行购物街的形象相适应的。多功能框架承担了基础照明、其他的光源包括点状地面射灯和橱窗照明灯。


1701676318236952.png

©ISA


1701676363529494.png

©ISA


04
  其他公共空间设计与实施

 

埃斯林根采尔中心区广场设计及实施方案

在郊区创造一个新的中心:埃斯林根的许多地方已经丧失其个性。从前的一个个村庄已经消融于模糊的郊区景观中,它们的中心也成了机动车交通的牺牲品,驻留品质不断退化,独特性也逐渐消失。埃斯林根采尔地区的功能中心也失去了其早先作为葡萄园区中心的特性。尽管它还是采尔地区的购物、服务中心,以及市民日常生活的中央交通节点(快轨站、公交站、埃斯林根采尔地区的主要机动车道路汇聚于此),由于两条交通道路从中穿过,剩下的区域也被建成停车位,使得它基本毫无逗留品质可言。

因此,此次设计任务是,为这个中心区再次塑造独特意象,使其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并具有适当的驻留品质及轻松愉快氛围。目标是要在周边各异的建筑之间塑造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公共空间,一个具有强烈自我风格的感受空间,并把各个部分包容相连(街道、环形交通和火车站前地区)。通过功能和形态的结合共同形成标志性特征,并为中心区所有部分(溪流、灯柱、平台)发展完整的指导原则。规划中的环形道路应当同独具特色的水体灯光雕塑相结合。不同特性的逗留品质为中心区的不同区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例如等待、聚会、聊天、休息、静坐、品尝咖啡、游玩等。各种设计的元素都要符合人们的需求——同绿化的关系(树木、可移动的绿化)、同土地的关系(高品质材质)、同水体的关系(水道和水体雕塑)。对机动与非机动交通进行了重新安排,同时在保持停车位数量不变且预留了发展可能的前提下进行停车位布局。


1701676449997853.png

过去的埃斯林根采尔中心区 ©ISA

1701676491750351.png

现在的埃斯林根采尔中心区 ©ISA

埃斯林根梅廷根中心区

 

新教教堂前的Schenkenberg大街广场区应当通过设计品质的提升再次成为梅廷根的标志性中心。这样的一个广场应当有给葡萄酒节专用的集市和空场,并形成吸引人们前来聚集活动的,可以举办弥撒、婚礼等仪式的,外观漂亮的场所。该广场的空间来源于Schenkenberg大街的轻微扩展。这些空间特质在第一期建设中应予以突出。梅廷根的规划导则是设计的基础。贯通的石材铺地形成了统一的空间效果,通过树木广场空间进行了界定并提升了逗留品质。设于一侧的排水槽将广场空间从视觉上扩展至环绕教堂的区域。一口井和一棵树,形成功能和设计的中心点与基准点。通过对立面及钟塔的照明设计,使得教堂在夜间更是熠熠生辉,正如在照明规划导则中提出的,通过夜景照明强化重要建筑的夜景效果。

23.png

24.png

埃斯林根梅廷根的教堂广场:过去和现在 ©ISA


S chenkenbe rg 大街一直延伸到Obe r tue r khe im大街与Schenkenberg大街的交叉口区域,这个交叉口被作为梅廷根新中心和教堂广场历史中心之间的联系节点进行了塑造。在第二期建设中,目前这个仍显混乱、缺乏逗留品质的区域也将被重新设计,以便规划导则的实施顺利进行。鉴于预算有限,应当通过重点塑造商业、餐饮业所在区域的逗留品质来形成一个新的中心。

通过减少Obertuerkheim大街的一条机动车道,人行道得以被拓宽成为广场。在交叉口,形成了以定居于当地的艺术家Hermann-Sohn的名字命名的新广场,通过三个特别为这个地区设计的小品,将视线引导向了梅廷根特有的重要建筑或城市元素:教堂、酿酒厂和葡萄园。混凝土石柱形态的小品上的开孔,形成了观赏这些景致的“画框”,从另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这座城市。夜间通过采用暖白色LED灯照明,形成了舒适的氛围。


1701676638743527.png

过去的埃斯林根梅廷根中心区

1701676688604044.png

现在的埃斯林根梅廷根中心区,Hermann-Sohn广场

1701676734599938.png

埃斯林根梅廷根,过去的Schenkenberg大街

28.png

埃斯林根梅廷根,现在的Schenkenberg大街


更进一步的设计是对Obertuerkheim大街的改造。此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条具有城市入口标志性的、个性鲜明的街道,通过用收缩机动车道宽度、将自行车道同机动车道相分离等方法,提升逗留品质及周围地带的品质,并改善单调的街道景观。林荫道形态的绿化形成空间序列,并结合照明设计,使Obertuerkheim大街成为有广场性质的多功能用地。

以上及其他已经实现的各项措施是构建埃斯林根公共空间网络的第一步。重要的不仅是单独的广场或城市空间的设计,深化设计及建设实践也是规划导则实施中的重要基石。公共空间网络的构建和塑造、埃斯林根城市意象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长期任务,而规划设计导则是其基础。整体规划设计导则的制定为有步骤地实现“城市更新循环”提供了可能,也保证了在不丧失现存城市特征的前提下,与新的精神需求、功能需求相适应,满足城市发展提出的各项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