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言深圳(中) | 深圳科研教育体系发展历程

  • 上篇曾提及,深圳最初的科技创新源动力是企业,是市场,而非大学及研究机构等科研资源

摘要:上篇中我们讲到了深圳的创新路径与创新政策,本篇将继续剖析深圳的创新发展历程,详细解读深圳科研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


上篇曾提及,深圳最初的科技创新源动力是企业,是市场,而非大学及研究机构等科研资源。这其中既有国家层面的原因,也有深圳层面的原因,我们仅在这里对结论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意言深圳(上篇):

 结论一:在早期深圳发展过程中,国家科学资源并未向深圳倾斜;

结论二:深圳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始终是企业,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带具有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深圳大部分科技公司都是通过需求导向模式开展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接受多少科研教育体系的推动。因此深圳在高等科研教育方面,国家资源少,发展时间晚,在高校数量和质量上不能与广州匹敌。但深圳走出了一条教育科研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教育依然是深圳创新源泉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01科研教育:深圳1979至今40多年来的科学探索


1701682958539869.png



阶段一:自主办学——1979-1995 深圳大学


1982年底,广东省一些老教育家和深圳特区的部分领导,提议创办深圳大学,1983年1月深圳市委常委会决定创办深大,3月广东省批复同意筹建深大,同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7月招生,8月录取,9月27日宣告深圳大学正式建立。1984年2月开工建设,当年9月底第一期工程即告落成,创造了一个“深圳速度”。

 

政府层面对深圳办大学鼎力支持。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工程物理学家张维被调来担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而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罗征启则担任深大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当时的深圳市长梁湘给予了张罗非常大的权力,甚至包括批户口的权力,因为深圳大学进行了一系例在当时可以算是“石破天惊”的教育改革:

 

  • 率先实行学分制、奖学金制、主副修制,率先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推荐就业,率先实行勤工俭学制度。

  • 进行了一系列大学自治的探索:学生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的食堂服务、清洁卫生、保卫巡逻、秘书管理,由学生们担负;老师的工资由学生银行发;学校基建办找学生银行贷款;学生邮电所代替了收发室。

 

阶段二:1996-2000 合作办学初期


深圳大学办学受挫,而重新建立大学和科研院所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当时的深圳市决定奉行“拿来主义”,引入国家一流大学在深圳设立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研发机构。

 

1996年底,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深圳清华研究院,定位为以企业化方式运做的事业单位,双方各占50%股份,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999年,深圳市政府又如法炮制,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设立了“深港产学研基地”。2000年,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设立了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

 

但三个研究院在运作过程中就发现,深圳同样很难解决“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的老大难问题,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目的不是产业应用,而是发论文,加之北京、哈尔滨与深圳距离遥远,三所大学很难与深圳的产业界建立起顺畅的技术共享机制。三个研究院的发展参差不齐,发展最好的清华研究院事实上走上了 “创新孵化器”的发展道路。

 

【代表成果:力合科技】


成立于1999年的力合科技(力合科创集团),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第一家产业化企业。力合科创集团由清华深圳研究院直接控股,实际控制人是深圳市国资委,深圳市国资委委托深投控行使管理权。主要以投资孵化服务为主业,涵盖园区建设、投资、教育培训,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体系。


力合集团最早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平台公司,主要承接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业孵化、投资孵化和成果转化。

 

公司主营业务:力合科创是以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为主业。力合作为清华校本部、研究院等的项目承载平台,对项目进行投资和成果转换。力合集团建立众创科技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科学园等园区,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力合集团在企业成长早期基于投资资金,目前已经孵化将近30家上市公司。而力合教育是对企业的高管或者管理团队提供素质教育培训的机构。力行科技集团板块,以包装材料制作为主营业务。力行科技集团连续两年完成业绩承诺,累计完成超2 亿元的业绩指标。

 

所以力合的体系板块是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园区企业的企业家可能是力合教育培训的学员,园区的优质企业也可能是力合投资的对象,投资的企业也有可能是力合园区的企业。

 

力合科创集团发展现状:目前力合科创集团在全国都有布局。在深圳力合以清华信息港为核心,占地约12万平方,每年孵化服务收入约1.2亿。


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惠州,力合也建设了科技园区,形成产业聚集,孵化了多家企业。在湘潭、无锡、丹阳、泰昌等地,力合集团也建设或正在建设产业基地。未来力合会在一线城市落地更多项目。


1701683056537018.png


来源: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跟踪评级报告



阶段三:2001-2006 大规模合作办学

 

1999年10月,深圳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其目的即在于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时任领导人出席了首届高交会开幕式,而另一位重量级嘉宾,微软CEO比尔盖茨,在演讲中对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努力表示赞赏,觉得深圳科技创新的条件十分优越,但最大的短板则是没有一所好的大学,一所像硅谷的斯坦福那样的大学,既为硅谷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又为整个地区创新网络提供创业者,以及产业与技术之间的生态联系。这番话对深圳发展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前三个研究院没有起到“技术池”的作用,因此深圳政府第一个邀请了时任市长的母校清华大学来深圳合作办学,于2001年谈妥了合作框架,共同设立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而以清华为模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也顺利诞生。深圳市政府为此在西丽盆地(大沙河谷地)规划建设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西丽大学城”(总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3.5平方公里,三校校区合计1.45平方公里),三所研究生院比邻而居,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三院共享,自此,西丽大学城初成。在建成西丽大学城后,快速形成了众多产学研成果。

 

到2008年,大学城与深圳及周边地区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合作和技术服务关系,合作领域涉及电子信息、精密仪器、高分子材料、生物制药、物流、能源电力、海洋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并组建了一批校企合作实验室和研究生培养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2002~2007 年,大学城各办学实体先后与华为、中兴、富士康、清华同方、创维(深圳)、海王、深圳方正等 257 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不仅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合建研究机构或实验分室,同时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 100 余个。

 

截至 2007 年 12 月,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累计横向项目 442 项,到账经费 8036.69 万元;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累计横向项目 214 项,到账经费 6772.99 万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累计横向项目 228 项,到账金额 5354.68 万元。

 

仅 2007 年,大学城各办学实体横向到账科研经费共 6216.91 万元,年增长率 9.5%, 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即与大型企业合作增多,高投入强度合作增多,战略型合作增多。

 

【代表成果:清华深研院与深圳的产业联系及发展模式】


合作模式:主要为横向项目、联合研究中心与技术转移三种形式。清华深研院成立产业联盟(清华SIGS产业联盟),以清华SIGS技术转移中心为运营主体,通过为SIGS产业伙伴提供优质的产学研服务,在产业界与清华SIGS之间搭建长期稳定、优势互补、深度交融的合作桥梁。


1701683140210652.png


横向项目:包括技术委托开发、技术合作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2016年至今5年间,清华SIGS通过横向项目的形式,累计服务企业600多家,签署合同2000多项,立项金额3.05多亿,合作企业范围覆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及国内25个省份,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联合研究中心:创办清华SIGS-XX公司联合研究中心

建院以来,清华SIGS与企业、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累计30多个。截至2013年,清华深研院已与企业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14个,涉及的领域包括数字与通信技术、纳米材料技术、新型环保技术、生物医用新材料技术等。2021年,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普渡科技(注册地址:万科云城国际创新谷)共同建立。

 

技术转移:包括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作价入股2016年至今5年间,金额超百万的技术转移项目累计14项。2020年1年的技术转移项目金额达8000多万。在2018年,清华深研院以12项专利技术入股,光明建发以现金入股注册成立了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2019年以石墨烯公司为基础,采用“公司+联盟”的模式运营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并联合北京和浙江申请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公司”解决知识产权运作、技术成果转化等问题,“联盟”解决突破石墨烯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等问题。

 

阶段四:2007-至今加大对国家战略教育科研资源的引入

 

2006年以后,深圳陆续加大对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的引进和投入,一方面加大对研究型大学的投入,鼓励其做基础研究,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另一方面则加强了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特别是建立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除此之外,2009年11月的第十一届高交会上,我国首个超千万亿次级超级计算中心建设正式落户深圳并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达8亿元,是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在深圳布局建设的第一个,也是单个投资额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项目。但是在这8亿元投资中,国家投资仅有2亿元,深圳市政府配套投资约6亿元。


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卫健委(原卫生部)四部委批复依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亦称国家基因库,英文名称:ChinaNationalGeneBank,CNGB),于2016年建成使用。随着“政府所有、委托运营、独立运作”的运行机制调整,目前由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统筹指导,过渡期委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开展深圳国家基因库运营工作。它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基因库,也是世界领先的综合性生物遗传资源基因库。

1701683224287391.png


【代表成果1: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深圳理工大学】


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行理事会管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其愿景则为“建设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深圳先进院并非定义为纯粹的科学平台,而是技术创新平台,属于科学平台与工业系统对接的衔接部分,本身承担了“创新市场”的运行功能。

其院长樊建平提到,他们在做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痛感研究所平台在利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不足,因而希望在体系中加进来教育功能,因而于2018年中向中科院和深圳市政府提出创办一所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的建议,推动科教融合。

 

2018年11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深签署《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协议书》,依托深圳先进院及中科院在粤科研力量建设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落址光明科学城)。

 

深圳先进院产学研成果:累计与华为、中兴、创维、腾讯、美的、海尔等知名企业签订工业委托开发及成果转化合同逾700个,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申报超过800个。支撑溢出创新机构9个,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有效衔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与地方企业累计共建实验室百余个,派出企业特派员110余名。牵头组建深圳机器人、低成本、北斗、海洋产业联盟,聚集200余家企事业单位,会员企业年产值逾千亿。

 

2009年,与美的集团共建仿真技术联合实验室。2012年,与中航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2018年,与爱加智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脑科学与学习能力研究联合实验室。2021年,与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碳中和产业创新中心,引入该团队的黑磷、磷基电池材料、气凝胶等技术,实现了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转型。2022年,与深圳翰宇药业共同成立的合成生物学与多肽药物联合研究中心。

 

深圳先进院前几年布局的合成生物和脑科学,都在深圳变成了产业,并在光明等地区开始发力。


5.jpg

 

【代表成果2:光明科学城:科教资源的集大成者,或将成为深圳下一个创新高地】


光明科学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总体构建光明中心区、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空间布局。装置集聚区是光明科学城的核心,按“一主两副”空间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三大集群”。

 

先进院的两个脑科学研究院以及合成生物研究中心放在了光明科学城。而且,深圳理工大学的主校区也在光明科学城。

 

目前光明科学城已吸引了37家企业,同时和产业园区进行联动,脑科学和合成生物加在一起的科研面积将近20万平米。2021年,这两个方向引进了将近100家的企业,先进院自己也孵化了十几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脑科学和合成生物学中,光明科学城建立了人数最多的一个科研队伍,目前,脑科学研究人员将近700位,合成生物研究人员大约有1000位。依托先进院建设的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也获得了国家发改的批复,选址在深理工主校区,面积是1万平方米,属于目前中国最大的P3实验室。

 

此外深圳与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寻求合作办学,探索国际型大学路线,2012年,国家教育部宣布正式批准筹建港中大(深圳);2014年,教育部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随后并开始招生,2016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成立。


02西丽大学城空间演变过程及校企合作园区


西丽大学城空间演变过程

 

2000年的西丽大学城还是一片绿地。


1701683426748181.png


西丽大学城从2001年开始规划建设,在建设初期即被城中村、工业园以及住宅包围。


1701683481155222.png



在之后8年的建设中,新增或城市更新项目仍以住宅小区为主,南山云谷是唯一一个创新产业园。


1701683553705267.png

 

来到2021年,西丽大学城周围的住宅项目不断增加,而在南科大以南,规划建设了一个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居民社区“三区融合”的国际知识创新村——南山智园。


1701683595155563.png


南山智园

11.jpg



【代表成果2:光明科学城——科教资源的集大成者,或将成为深圳下一个创新高地】

 

南山智园是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留仙洞、大学城片区的重要区块,该园区是以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新校区建校为契机,将周边的旧村、旧工业区、低端制造业改造成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园。

 

园区基本信息:规划用地面积:14.2万平方米 容积率:3.72 建筑面积:65.79万平方米。园区共14栋办公楼,分为两期进行建设,其中A、B、C区为一期,D区为二期。主要建筑功能为研发(占82%)、办公(占15%)及商业(占3%)。

开发商:由南山区政府与本地村民共同开发,与深圳大学城、南方科技大学和周围居民社区一起,构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居民社区“三区融合”的国际知识创新村,打造一个政府、居民和社会共享改革创新成果的示范园区。

类别:创新型产业用房 产权主体:政府产权 | 深圳市南山区政府 租售性质:仅出租 物业管理:由南山区区属国企,深圳市大沙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管理。

 

园区入驻企业分析:

  • 从产业门类来看,涉及计算机产品研发、智能硬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技术产业,还包括军用信息系统开发、卫星移动通信等高精涉密产业;

  • 从企业权属来看,以民营企业为主,由少量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

 

A.大学及研究院下属事业单位,13家,占6%。主要为创新型产业平台,北大深研院、清华深研院以及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及南方科技大学均有布局。

 

园区中有清华—伯克利学院、中科创客学院、深圳创客工场等一大批创新服务平台。截至去年底,入园企业达103家,实现营收达到317.49亿元。目前,已有9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2014年11月16日,在深圳市的支持下,南山区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建立了"深圳国际创客中心”,中科创客学院是其核心载体。广泛协同社会各界产业、资本、教育资源,构建辅导、支撑、资本、交流“教育、产业、科技、资本”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4C运营管理模式。建设新型的创新教育、科研实践、创新交流和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全球创客聚集的高地、最具创新活力的高地。

 

截至2016年底,创客学院已培育正式入驻的创新创业项目171个,已有超过10%的项目获得了天使投资,服务创客17300人次,培育800余名创业者,为社会提供15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创客学院自身也获得深创投的天使轮投资,并与深创投共同发起“红土创客基金”,一期规模2.5亿人民币。


1701683718645924.png



B.国有企业,4家,占2%,与哈工大联系紧密,主要发展航天科技产业,全部由北京航空部门控股。


1701683774236934.png


C.民营及外资企业。共有177个,占91%。


外资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资,以港资为主。少数民营企业可以得到深圳国有投资平台的投资,如深创投、高新投以及前海、南山区投资平台。其投资时间点猜测有二:一是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后,投资以获取利益;二是投资有潜力的企业,待其发展壮大后获取利益。


1701683822173758.png



03总结

 

虽然深圳科研教育体系发展的时间较晚,但深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研教育之路,这对我国教育科研薄弱地区的科教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育科研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未来也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一个词叫”未来可期“,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这些科教资源能够在下一次技术革命之时为深圳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意言深圳”的最后一篇,将深入深圳的各个创新片区,探究其发展历程,揭开深圳创新的最后一张面纱,接下来敬请期待~